“女性”与“职场”一直以来都是大家茶余饭后的热议话题。如何平衡工作和家庭之间的冲突是现代人正面临的一个课题。
想成为受欢迎的职场人,一定要以“牺牲”家庭为代价吗?咱们今天来理一理。
工作和家庭,未必只有冲突
一提到工作与家庭的平衡,大家往往首先想到两者的冲突,尤其是工作对家庭的负面影响。最初的心理学研究确实也较多关注这一方面,甚至有研究统计发现,工作对家庭的冲突是家庭对工作冲突的三倍之多。但也有些心理学家认为,工作和家庭并非零和博弈,生活这块“蛋糕”的大小是可变的,如果家庭对应的这块变大一点,工作对应的那块也可能一起变大。
心理学家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工作与家庭之间的积极渗溢(positive spillover),认为在某一角色活动中获得的收益,可以在不同角色领域间正向迁移,比如在家庭中获得温暖心情愉悦的个体,在工作中与同事的沟通也更积极,反之亦然;在此基础上,个体的角色表现就会更好,也就是工作和家庭产生了相互增益(enrichment);除了个体有所增益,个体所在的组织也可能获得助长(facilitation),比如个体所在团队的工作效率都能因其而提升。也就是说,工作与家庭之间的平衡,并不只是指平衡两者的冲突,两者也可以有相互助力的部分。
家庭对工作的助长,是如何实现的?
家庭之所以能对工作有所助长,最主要的原因是,家庭给予的愉悦感和安全感,能让人更好应对工作。
从微观角度看,根据积极情绪的拓展建构理论,在家庭生活中每经历一件愉快小事、收获一次积极情绪,都能帮助人拓展思维,在工作时更加开放,更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,人在焦虑、恐惧等消极情绪中就很难达到这样的状态。
从宏观角度看,家庭氛围和睦、家庭生活和谐的人,往往拥有安全的生活底色,这让他们在做任何事的时候,都更平和自信。
依恋理论认为,如果婴幼儿时期,我们能与照料者建立亲密、安全的情感联结,我们就能相信自己足够好、值得被爱,不会过于焦虑,也不会总想逃避,这时候,照料者成了我们的安全基地,让我们有底气探索未知的环境。长大后的成人,同样也需要这样的安全基地,从家庭中汲取安全感,相信自己的能力,以顺利应对日常工作生活中的人际压力而不感到痛苦,以及更多投入到团队任务上。
如何让家庭、工作更好地平衡?
让家庭、工作之间更好地平衡,要从增加助长、减少冲突两个方面入手。
增加家庭对工作的助长
从宏观角度看,提升和迁移自己的安全依恋,能对工作有所助长。也许有时候,急性的工作压力会让人烦躁、无力、痛苦,这时多去回想一下在家时安全的感觉,去回忆里再次体验被信任、被赞许的感受,唤醒内在的安全依恋,就能更有信心完成工作。
而从小处着手,则是给家人有效的陪伴(quality time),创造更多积极情绪。并不是所有的陪伴都是有效的,如果伴侣与你分享日常生活时你在改策划,或者陪孩子玩的时候你在玩手机,这种“陪伴”就聊胜于无,还可能会惹恼伴侣、让孩子不满。有效的陪伴是给予对方全部的注意力,沉浸在当下,才能感受到更多的愉悦,也才能将这些愉悦渗溢到工作中。
减少工作对家庭的冲突
有人可能会说:我也想给家人有效陪伴,可是下班后我还是会被工作消息打扰,这怎么办呢?
有时候,即便我们回了家,还是会挂念着工作,工作消息的打扰是一方面原因,另一方面,即便没有工作消息,我们可能也已经被迫内化了“007”的工作时间观念,甚至会用在家加班来逃避做家务。
一个人的家庭参与能对工作场所产生积极的溢出效应,但是这并不能弥补工作给家庭带来的冲突,还是会降低家庭生活满意度,进而降低整体工作绩效。下班后仍被工作打扰或挂念工作,没法好好陪伴家人,这正是工作对家庭的冲突的表现,尽量减少这一冲突,也是家庭-工作平衡的重要成分。
要想减少工作对家庭的冲突,就要做到下班后从工作中心理脱离(psychological detachment),也就是不仅身体要下班,心理也要“下班”。坚定地设置工作与生活之间的界限,比如关掉工作群消息的提醒、把昵称改为“xx(已下班)”;然后做一些低付出努力(low-effort)的娱乐活动,比如一心一意地陪家人散步、聊天,都是有助于心理脱离的。